寶寶的動脈導管需要治療嗎?不一定都得進行心導管手術


寶寶剛出生接受超音波篩檢檢查後,被診斷尚有開放性動脈導管未關閉,醫師解釋說:如果之後追蹤動脈導管仍然沒有關閉,得接受心導管手術。因此家長再帶寶寶來詢問兒童心臟專科洪毓棋醫師許多問題,包括:

  • 動脈導管是什麼,會有什麼症狀?
  • 追蹤到什麼時候,會自行關閉?
  • 沒關閉就得手術嗎?不能吃藥就好嗎?

其實大多數健康寶寶患有的開放性動脈導管,是不會有呼吸急促的症狀,頂多被醫師發現有心雜音,而且大多在三個月內會漸漸關閉,三個月後仍不關閉的動脈導管,追蹤到一定體重時洪醫師會推薦考慮施行心導管或外科手術使其關閉。只有低體重的早產兒,在剛出生時可考慮使用藥物讓血管關閉。

動脈導管是什麼樣的血管,不關閉會造成什麼症狀呢?

當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需要動脈導管連接主動脈跟肺動脈,才能使胎兒存活;在出生後三天內,大多數的動脈導管會逐漸纖維化成韌帶而關閉。

動脈導管為一條連接主動脈及肺動脈的血管
動脈導管為一條連接主動脈及肺動脈的血管
修改來源: Netterimages

動脈導管關閉
出生後,動脈導管大多在三天內會逐漸關閉形成韌帶
修改來源: Netterimages

但若動脈導管不關閉,此血管中的血流會由主動脈流向肺動脈,這些多餘的血流會對肺部造成負擔,影響肺部的氣體交換,因此使寶寶會有呼吸困難的症狀,這類症狀尤其是在體重小於1500克的早產兒影響最大,甚至有心衰竭的症狀(心衰竭症狀文章)。至於體重足夠或是足月的寶寶,是不會有症狀的。

那之後會自行關閉嗎?還是說可以怎麼幫助其關閉?

早期的研究顯示,大多數的開放性動脈導管,足月而或早產兒在三個月前會慢慢關閉;但之後的研究發現,即使過了三個月後仍有許多早產兒的動脈導管會逐漸關閉,有一個趨勢為:週數愈大、體重愈重的寶寶,關閉的比例愈高。
體重與開放性動脈導管的關係
 1500克以下的寶寶,追蹤3-4個月時不到一半的寶寶仍有動脈導管,而且體重愈重,仍有動脈導管的比例愈低
修改來源: Semberova J. Pediatrics. 2017

目前研究顯示,早產兒可以使用藥物來幫助動脈導管關閉。高雄心臟專科洪毓棋醫師會依照寶寶目前的症狀,決定是否使用藥物,因為畢竟需要用藥的寶寶都是有心臟衰竭症狀為主,此時寶寶很脆弱,考量藥物副作用是很重要的。

但是藥物並不是每一個早產兒都有效,而且足月兒也無藥物可使用,勢必有部分嬰兒會帶著開放性動脈導管慢慢長大,若有心臟症狀,會使用心衰竭藥物減緩症狀,此時許多家長會詢問洪醫師是否需要接受手術。

手術一定得進行嗎?

高雄心臟專科洪毓棋醫師會評估動脈導管對於心臟及肺部的影響,還有家屬的想法,來給予適當的推薦。由於動脈導管會把血流從主動脈帶到肺動脈,若病患的動脈導管承接的血流過多,肺動脈承受過多的血流後,長期會造成肺部壓力過大,而有長期的後遺症:肺高壓,也是類似心臟衰竭的症狀。

上述肺高壓並不是每個病童都會發生,因此洪醫師除了評估症狀外,會藉由心臟超音波來評估是否有肺高壓的產生,給予建議。某些父母表示,即使病童無症狀,他們仍不放心,希望接受關閉手術,所以才說家長的想法也很重要。

心臟超音波
右圖紅色血流旁的紅色箭頭,表示血流由主動脈流向肺動脈

此為上圖的動畫

關閉手術目前有心導管栓篩術及傳統心臟手術。高雄心臟專科洪毓棋醫師推薦先施行心導管,試著栓篩關閉動脈導管,若認為無法關閉則會建議改採傳統心臟手術。

手術關閉動脈導管
傳統手術方式由側邊胸部開刀, 來源: Kirklin/Barratt-Boyes Cardiac Surgery

心導管關閉動脈導管,使用各種關閉器
此為其中一種心導管的示意圖,右下方為各種關閉器
修改來源: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Backes CH, 
J Pediatr. 2019Healthwise 

說了這麼多,高雄心臟專科洪毓棋醫師做一下總結:
剛出生的寶寶診斷為開放性動脈導管,若有心臟衰竭症狀且為早產兒,洪醫師會試著使用藥物來關閉動脈導管;如果動脈導管無法關閉且寶寶有心臟症狀,則需要用心衰竭藥物來控制症狀;之後持續追蹤症狀及心臟超音波,等到適當的時機會與家長討論是否要進行手術;通常會推薦先做心導管來關閉,若無法使用心導管則建議傳統手術。
 是不是有點複雜,所以才需要來洪醫師的門診諮詢,才能給家長最適當的建議呦!